發展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各國面臨都市重建,使設計師們認為自己必須發揮設計的專長為民服務,並受到蘇利文所提出「形隨機能而生」(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影響,設計開始逐漸走向功能性以及大眾化。且為了打破中規中矩的寫實主義,設計師們轉而使用抽象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情感與最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因此現代主義則有以下幾點共同的理念:

  • 為大眾服務,具民主精神。
  • 強調功能至上,「形隨機能」。
  • 去除不必要的裝飾,簡潔理智。
  • 具有光滑的表面,極簡的外觀。

設計理念

德國─德國工藝聯盟

  • 慕特修斯(Hermann Muthesius)於西元1896年~1903年在英國期間受到韋伯(Webb)及安奈斯里‧倭西(Charles F. Annesley Voysey)的影響。在西元1907年宣布成立德國工作聯盟DWB(Deutscher Werkbund)。
  • 德國工藝聯盟也是後來「包浩斯設計學院」的前身。
設計理念與特色
  • 提倡機能主義的單純化、簡潔化、標準化與規格化。
  • 慕特修斯提倡工業產品應推行「標準化」主張零件一致化,在製造、保養修理上才能簡單便利。
  • 並且透過藝術、工藝及工業的結合來謀求產品的改善。

俄國─構成主義

  • 成主義在西元1917~1922年
    • 由於史達林掌控政權後,於1932年宣布抽象藝術和設計是違法的,因此構成主義故而告終。
    興起於俄國,其風格受到立體派及義大利未來主義的影響。
  • 構成主義的名稱源自於西元1922年史汀寶(Stenberg, V)等藝術家在莫斯科聯展時目錄使用「Constructivists」,當時的展覽品是以現代媒材為材料的雕塑作品,打破了傳統雕塑的框架,象徵著構成主義抽象幾何的理念。
設計理念與特色
  • 構成主義主要使用「幾何形」、「抽象形」比注重邏輯性與秩序性。
  • 排斥描寫自然印象的表現,以創造單純的幾何形象,描繪純粹理智的畫面。

荷蘭─風格派

  • 西元1917年建築師都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荷蘭畫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與李特維德(Gerrit T. Rietveld)為了推行新的設計風格,打破傳統寫實風格,而出版了風格雜誌(De Stijl)。
設計理念與特色
  • 風格派主張純抽象和純樸,外形上縮減到幾何形狀,用色只使用紅、黃、藍、黑與白的原色。
  • 創作上偏重理性,將個人情感抽離,創作出純粹幾何的抽象作品。
  • 將自然混亂的現象以規律幾何的方式還原成最簡單的造形。
  • 運用垂直線條、水平線條、斜線和色彩鮮明的色塊。
  • 構圖最忌諱對稱,是以色彩、比例來平衡圖面。

包浩斯設計學院

  • 包浩斯是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於西元1919年創立於威瑪市的一所藝術和建築學校的名稱。
  • 包浩斯設計學院在極不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維持了14年,歷經三任校長,最後在納粹獨裁政治的壓迫下,於西元1933年7月關閉。
設計理念與特色
  • 包浩斯的學校特色為施行藝術與工藝技能合一的教育制度,以達到純藝術與實用藝術領域的密切合作。
  • 以「人」為本位的設計哲學並追求「理性」的法則和客觀的制度,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 結合「手工藝製作」和「機械量產」,將機械作為創作工具,研究大量生產的可行性。
  • 追求「理性」並以「功能性」取代裝飾性,主張「形隨機能而生」反對浪漫、無計畫的造形行為。
  • 推廣造形設計應有「標準化」與「規格化」。
  • 將手工藝學徒制改為「工坊制」(工廠實習制度)並提出集體創作的教育思潮。
  • 使用具科學模式的藝術與設計教育方法。

後續發展與影響

德國工藝聯盟
  • 以集團的方式改善品質。
  • 接受機械的生產。
  • 說明降低生活品質的並非機械,而是人們缺乏正確使用機械的功能。
  • 機械大量生產必須規格化。
  • 德國工藝聯盟所主張的「標準化」與「規格化」也成了現今工業產品設計的準則。
構成主義
  • 構成主義對西方現代主義有很大的影響,例如:里奇斯基將構成主義的觀點與理念傳達給風格派(De Stijl)、包浩斯。
  • 後構成主義在傳入西方後,對西方建築與現代建築也造成極大的影響,例如:東京現代美術館、曼徹斯特民事司法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

東京現代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曼徹斯特民事司法中心

風格派
  • 風格派雖存在時間短暫,但都斯伯格在西元1921年起多次向包浩斯的師生傳達風格派的理念,因此風格派對包浩斯及世界設計風格產生了間接或直接的影響。
  • 蒙德里安的「紅黃藍」系列作品,不只是風格派最著名的畫作系列,現代設計中也有許多建築物使用了紅黃藍的設計,例如:西元2017年荷蘭海牙由市為了慶祝風格派100週年,市政廳與圖書館外牆接做成紅黃藍的設計。

荷蘭海牙由市政廳

包浩斯設計學院
  • 以人為本的理念影響美國、英國及日本的設計理念,加速了現代設計運動的實踐。
  • 主張藝術與技術產業結合,而將建築科系與設計科系設立於工學院,實現了藝術與技術之結合。
  • 包浩斯的工坊制影響了現今的技術教育,包括臺灣現今的技職教育中的實習工廠制度。
  • 包浩斯在關閉後師生們接遊歷各國傳播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想至世界各地,因此在今日包浩斯不再只是設計學校的名字,也是一種設計風格的代表名詞。
  • 1937年,在包浩斯關閉的5年後,曾經擔任教師的那基(Laszlo Moholy)前往美國芝加哥創立了「新包浩斯」(New Bauhaus),並在1944年新包浩斯改名為「芝加哥設計學院」(Institute of Design,Chicago)。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包浩斯校友馬克斯‧比爾(Max Bill)以包浩斯作為典範,於1953年在德國烏爾姆創立了「烏爾姆造形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並在1968年面臨解散。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