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藝聯盟

赫爾曼・慕特修斯

(Hermann Muthesius, 1861~1927)

理念介紹

  • 是德國工藝聯盟的創始者。
  • 反對所有的裝飾,講求產品應有實用性。
  • 提出「透過標準化設計,才能創造出可以長期使用的平價量產品」。

赫爾曼‧慕特修斯/《克萊莫故居》(Haus Cramer)/1913年/德國柏林


彼得・貝倫斯

(Peter Behrens, 1868~1940)

理念介紹

  • 是德國工藝聯盟的實踐者,工業設計史上第一個工業設計師。
  • 又被稱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德國工業設計之父」。
  • 貝倫斯為工業設計制定了規格化的準則。
  • 他為德國電器工業公司(AEG)設計企業形象,設計了統一的形式語言,是企業形象設計最早和比較完善的典型作品。

彼得‧貝倫斯/AEG電熱水壺/1909年

彼得‧貝倫斯/AEG電風扇/1908年

彼得‧貝倫斯/《AEG渦輪機工廠》(AEG-Turbinenfabrik)/1909年/德國柏林

彼得‧貝倫斯/《AEG海報設計》/1907年


沃爾特・葛羅佩斯

(Walter Gropius, 1833~1969)

理念介紹

  • 是貝倫斯所培育出來的設計師。
  • 並且學習了德國工藝聯盟的理念與精神,創立了「包浩斯設計學院」是第一任校長。
  • 設計了「工藝聯盟工廠與辦公大樓」用透明的帷幕牆表達規格化的理念。

沃爾特‧葛羅佩斯/《法古斯工廠》(Fagus Factory)/1911年/德國下薩克森州

沃爾特‧葛羅佩斯/《包浩斯學校德紹校舍》(Bauhaus)/1926年/德國德紹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理念介紹

  • 西元1927年慕特修斯去世後成為德國工藝聯盟的副總裁。
  • 1928年提出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成為了現代主義的核心名言。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德國館》(Pavelló alemany)/1929年/西班牙巴塞隆納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新國家美術館》(Neue Nationalgalerie)/1968年/德國柏林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范斯沃斯宅》(Farnsworth House)/1951年/美國伊利諾州

構成主義

弗拉地米爾・塔特林

(Vladimir Tatlin,1885~1953)

理念介紹

  • 塔特林將設計視為一種工程科學,他將結構、標準化和量產的概念結合發展出一種獨特的設計理念。
  • 他的作品廣泛的出現在工人的衣服、建築和紀念塔上。
  • 其代表作品為《第三世界國際紀念碑》。

弗拉地米爾‧塔特林/《萊塔林》(Letatlin)/1932年

弗拉地米爾‧塔特林/《角落的反浮雕》(Corner Relief)/1914年


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

(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9~1935)

理念介紹

  • 設計風格為將物像分解成最簡單的幾何組合。
  • 利用塊面組合產生量感。
  • 這種設計方法又被稱為「絕對主義」(Suprematism)。
  • 代表作品為《飛行的飛機》。

馬列維奇/《飛行的飛機》(Airplane Flying)/1915年

馬列維奇/《飛機起飛》(Airplane Flying)/1915年

馬列維奇/《紅色射線上的藍方塊》(Suprematist Composition)/1916年


埃爾‧里奇斯基

(El Lissitzky, 1890~1941)

理念介紹

  • 利用幾何圖形與文字的結合來表現獨特的抽象繪畫模式。
  • 代表作品為《以紅色楔形打擊白色》

埃爾‧里奇斯基/《以紅色楔形打擊白色》(Beat the Whites with the Red Wedge)/1919年

埃爾‧里奇斯基/《新男性》(New Man)/1923年

埃爾‧里奇斯基/《廣播員》(Announcer)/1923年

風格派

特奧・凡・都斯伯格

(Theo van Doesburg , 1883~1931)

理念介紹

  • 都斯伯格在風格派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推廣者,其中他積極地向包浩斯推廣風格派的理念。
  • 西元1924年,都斯伯格在創作中加入了斜線的構成要素,使其所設計出來的造形風格變得更多元。
  • 代表作品為《反構成第五號》。

特奧‧凡‧都斯伯格/《反構成第五號》(Counter-Composition V)/1924年

特奧‧凡‧都斯伯格/《同時反構成》(Simultaneous Counter-Composition)/1930年

特奧‧凡‧都斯伯格/《玩紙牌的人》(Cardn players)/1916-1917年


皮特・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1872~1944)

理念介紹

  • 是荷蘭的畫家,他的作品中充滿抽象藝術的幾何圖形,結合水平、垂直的線條和簡單獨特的色彩,抽離一切的情感,追求單純的形式。
  • 後期因反對都斯伯格在風格派中加入斜線而。退出風格派
    • 蒙德里安是風格派的重要人物,他在抽象藝術理論裡建立了權威地位,但1924年都斯伯格企圖將斜線引進構圖中,蒙德里安卻堅持著縱橫構圖原則,由於理念不合,因此蒙德里安退出了風格派。
    ,成立新造形主義(Neo Plasticism)。
  • 蒙德里安最著名的作品是繪畫作品《紅黃藍》系列。

皮特‧蒙德里安/《紅黃藍構成》(Composition with Red, Blue and Yellow)/1930年

皮特‧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Broadway Boogie-Woogie)/1942-1943年

皮特‧蒙德里安/《紐約市第一號》(New York City I)/1942年


赫里特・李特維德

(Gerrit T. Rietveld , 1888~1964)

理念介紹

  • 李特維德將蒙德里安的設計理念應用到建築和家具上。
  •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1919年設計的《紅藍椅》。

赫里特‧李特維德/《紅藍椅》(Red and Blue Chair)/1918年

赫里特‧李特維德/《Z型椅》(Zig-Zag chair)/1950年

包浩斯設計學院

包浩斯的三任校長

校長名稱 沃爾特・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 1833~1969) 漢斯・梅耶(Hannes Meyer, 1889~1954)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時期 威瑪時期(1919~1925) 狄索時期(1925~1932) 柏林時期(1932~1933)
形式主義 表現主義 構成主義 機能主義
教學風格
  1. 包浩斯的創始者、第一任的校長。
  2. 親自設計為在狄索的新校舍,並依據在德國工藝聯盟的經驗制定教學方針與制度。
  1. 包浩斯的第二任校長,具有「共產主義」的政治思想。
  2. 梅耶在任的時期將包浩斯的藝術延伸到政治,卻也引來當時教師的不滿,因而辭退校長。
  1. 包浩斯第三任校長,致力推廣建築與家具設計。
  2. 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極簡主義設計理念。
  3. 反對過度裝飾、追求簡潔的設計美學風格。
  4. 1933年宣布包浩斯永久關閉。

包浩斯的教師

瓦西里・康丁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理念介紹

  • 是抽象畫家,擔任包浩斯點線面及色彩課程的教師。
  • 1926年出版《點線面》一書,提出「造形的基本要素為點、線、面」對近代設計的型態與教育帶來極大的影響。

瓦西里‧康丁斯基/《構成第八號》(Composition VIII)/1923年

瓦西里‧康丁斯基/《構成第七號》(Composition VII)/1913年

瓦西里‧康丁斯基/《圍成一圈》(Circles in a Circle)/1923年


約翰尼斯・伊登

(Johannes Itten, 1888~1967)

理念介紹

  • 以色彩訓練學生對色彩的敏銳度。
  • 12色相環(Color Wheel)便是伊登所提出的。
  • 後來因為創作帶有個人神祕主義及主觀,富有情感式的教學違反包浩斯的「理性主義」宣言,因而在1922年遭葛羅佩斯解聘。

約翰尼斯‧伊登/《水平與垂直》(Horizontal Vertical)/1915年

約翰尼斯‧伊登/《並列》(Komposition)/1919年

約翰尼斯‧伊登/《巴赫歌手》(Der Bachsänger)/1916年


拉斯洛・莫侯利・那基

(Laszlo Moholy Nagy, 1895~1946)

理念介紹

  • 在伊登被解雇後繼任的教師。
  • 主要教學為「金屬工藝」工作坊,並以色光藝術探討抽象藝術和科學的關係。
  • 在包浩斯關閉後,於1937年在美國成立新包浩斯學校。

拉斯洛‧莫侯利‧那基/《Q1至上》(Q 1 Suprematistic)/1923年

拉斯洛‧莫侯利‧那基/《Am 7 (26)》/1926年

拉斯洛‧莫侯利‧那基/《構成 A XXI》(Composition A XXI)/1925年


奧斯卡・舒林瑪

(Oskar Schlemmer, 1888~1943)

理念介紹

  • 包浩斯「劇場」工作坊的教師,設計了包浩斯第一次展覽的舞台、舞蹈、服裝與威瑪時期的校徽。

奧斯卡‧舒林瑪/《包浩斯威瑪時期校徽》/1921年

奧斯卡‧舒林瑪/《包浩斯的樓梯》(Bauhaus Stairway)/1932年

奧斯卡‧舒林瑪/《同心小組》(Concentric Group)/1925年


瑪瑟・布魯爾

(Marcel Breuer, 1902~1981)

理念介紹

  • 為康丁斯基的學生。
  • 作品遵從機能主義概念。
  • 代表作品為《瓦西里椅》,是世界最早的金屬鋼管椅。

奧斯卡‧舒林瑪/《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1925年

奧斯卡‧舒林瑪/《美國住房及城市發展部總部》/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