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背景

  • 普普藝術源起於西元1950年的英國,並流行於1960年的美國。
  • 二次大戰結束後,大眾傳播媒體的流行,使以生活為題材的普普藝術廣為流行。
  • 普普藝術主要的創作為廣告、招牌、標誌、漫畫等等,使用與美國都市文明有關的通俗題材,又稱作「大眾藝術」、「通俗藝術」以及「新寫實主義」。

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與特色

  • 以拼貼的方式進行創作。
  • 強調大眾化的價值內涵以及運用短暫的、量產的、年輕的、機敏的、性的、迷惑人的、商業化的流行生活來表現題材。
  • 普普藝術也認為廣告招牌、標誌、照片、漫畫等日常生活事物都可以與繪畫結合,成為一種生活文化及大眾認知的美學藝術。

後續發展與影響

後續發展與影響

  • 普普藝術的風格變化多元,提倡通俗藝術,因此對於當時部分學者而言普普藝術只是粗俗、廉價的,因而逐漸沒落。
  • 到了現今,由於人們開始追求大膽與多元的變化,而使普普藝術再次流行,許多的品牌與設計皆受到普普藝術的影響,例如:化妝品牌「瑪莉官(MARY QUANT)」、英國服飾品牌「The Rodnik Band」等等。
  • 2019年1月9日至4月14日,國立中正紀念堂也舉辦了睽違十年的「安迪‧沃荷特展」,展出了沃荷大量的網版印刷作品。

代表人物